法治觀察001
首先,我經常給學生們講,現在很多事情都不公平,但唯一公平的就是:高考!
其次,事故報道還原:
最後,看看網友們的評論:
1 我也有朋友是高中老師,帶過多界畢業班,他們的說法就是掉包絕無可能!但凡經歷高考就曉得高考多麼嚴格,買通關係調包幾乎沒有可能,最有可能就是平時考試作弊,高考見真章!
2 考生及家長有最新動態嗎,不發聲就是接受了調查結果,常理講調包的可能性不大。
3 我親戚家孩子,平時成績在年紀排前十幾名,按照每年該校的高考情況,再努力一點點就是清華北大的成績,結果高考只考了個三本!孩子自己沒敢去複查,電腦遊戲害的。
4 我88年找人替考考上縣高中,為了父母的面子,為了不失去女朋友,高一高二都是平時不參加考試,期中期末考試提前搞答案,想考第幾就第幾,高三感覺再這樣,一切都完啦,跑鄰縣苦讀一年,最終考上重點大學。成績出來那一刻,感覺自己真的解脫啦,要不然,這麼面對呀!
5 這種學生見多了!平時考試手機作弊成績遠超一本線,真正高考連三本都考不上!
6 好多年前好像山東已經出現過一次,家長以為成績讓別人頂了,最後露餡了,孩子平時成績太假。
7 河南出現一次對數學成績1分質疑,後來一調查也認了,還真是1分,點太背,選擇填空全錯,選擇一個都沒有蒙對。
8 我們這裡有個孩子平時考試,老師估計最少是一般一本,結果高考出來專科,家長一再逼問,高二高三全部是舞弊過來的!
遊戲大咖王
河南省招生辦8月7日晚以《致全省招生考試戰線同志們的一封信》的形式對事件作出回應,指出招辦已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反覆核實,考生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核實結果及時書面回覆了考生及家長。可以說,離真相越來越近了,但是仍然有部分人對這個結論表示懷疑。
同時,網上還流傳有另一個版本的公開信,其主要內容與官方發佈的公開信一致,但公佈了四名考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其中335分的考生學考1個A,7個B,1個C;230分的考生則是2個B,7個C;243分的考生則為3個B,6個C;261分的考生是往屆生,2017年高考成績為214分。從這幾個考生的學考成績來看,與其高考成績還是比較吻合的。當然,上述信息未經核實,如果情況屬實,那麼對掌握考生真實水平、釐清事件真相是非常有幫助的。
筆者認為,為化解公眾猜疑,河南省招辦應該更進一步公開相關信息。如公佈四名考生的試卷,根據考生試卷的作答痕跡對照答題卡答案;二是對考生答題卡進行筆跡鑑定;三是公佈考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四是公佈考場錄像。只要證實考生答題卡是本人所作答,那麼一切疑問將迎刃而解。
目前,部分網友所糾纏的問題,依然是考生所高考成績與估分嚴重差異、作文題目不一致、答題卡姓名有塗改痕跡等。筆者認為只要證實考生答題卡筆跡系本人所答、考生高考成績與平時成績(如學考)吻合,則排除招生辦調包的嫌疑,至於考生姓名存在塗改,作文題目不一致,則很可能是考生有意而為之。
事實上,考生為圓謊欺騙家長的情況屢有發生。2013年福建惠安縣考生楊婷婷在網上發帖反映其高考分數“被調包”,經福建考試院公佈試卷證實為考生撒謊。2010年福建某女生考生300多分,偽造了福州大學錄取通知書,母親直至陪女兒到福州大學註冊時才發現被騙(《中國青年報2013年8月6日:高考分數“被調包”騙局為何年年上演》)。
至於調包這個問題,筆者之前從操作難度、風險、收益等方面分析,認為在邏輯上較難成立,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同,但也被不少人橫噴。
先說調包的難度和風險,如果是在基層操作,不同地方4名考生4個科目均成功調包,家長要買通多少考務人員為自己甘冒風險?而如果是在高層操作,調包可以說是最拙劣的作弊手段,有能力調包答題卡者,根本無須直接傷害他人留下隱患,直接修改自己的答題卡、甚至以新的答題卡替換自己的舊答題卡豈不更簡單、安全?
從收益上來看,家長願意冒如此大風險,省招生辦的官員或基層的一大批考務人員也願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下水為幾個200、300分的考生調包為500多分(四個疑似調包考生有3人估分是500多分)。這樣的難度、風險、收益對比,調包的行為有多拙劣和愚蠢?要有調包的能力,高考移民、自主招生、送孩子出國哪一條不比調包答題卡更低風險?哪怕直接作弊修改自己的答題卡,也遠比模仿他人筆跡調包答題卡要容易和安全吧?
當然,僅僅是從邏輯上推理並不能證實河南省招辦的清白,相信紀委介入後,必然會調取考生試卷、學考成績、筆跡鑑定、考場錄像等方面信息,到底是誰在說謊,相信真相很快會大白。
個人淺見,不喜勿噴。歡迎在評論區理性討論、留下您的觀點!
高考與教育
在一片憤怒的質疑聲中,人們開始冷靜下來!因為以前有高考錄取被頂替的報道,人們自然而然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現在“真相”大白,但還會有持續的質疑聲,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們必須以事實說話!這個事實就是:河南省省招辦已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反覆核實,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核實結果及時書面回覆了考生及家長。這一事件關係廣大考生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黨和政府形象,調查應該是嚴肅認真的。
在這個事實面前,對於家長的實名舉報,我們也不應有太多的指責。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誰不覺得自己的孩子聰明?關鍵問題是孩子是不是真正的誠實!真正誠實的人,人欺天不欺;不誠實的人,自會付出代價遭受不誠實的懲罰。孩子真是學霸,真的考了600多分,面對這個“調查結果”會忍氣吞聲嗎?老天也不會答應!
近些年來,在教學實際工作中,我們也常常遇到這樣的現象:有的考生在平時的模擬考試中成績斐然,得到很多的讚揚和掌聲。可一到了監考嚴格的考試,卻像打蔫的茄子,成績大幅下滑。箇中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可是這些孩子非常好面子,不靠踏踏實實的努力,卻想通過“捷徑”來獲得高分,獲得眾人豔羨的目光。有的被稱為“百度小王子”,有的能提前知道考那個省的模擬卷,有的甚至聯手購買“考試高科技產品”,來維護他們獲得的“榮耀”。知情者哂之,不知情者還以為是真正的“學霸”。矇騙了老師和家長不說,結果只能害人害己。
這是一個重視分數的時代,也是一個講面子的時代。我們的教育在追求分數的時候,亦應該讓孩子們明白: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假,靠踏踏實實獲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有面子!才是父母最大的幸福與驕傲!
書劍談道
應該說,河南省招辦的這個最新回應,還是很及時,很認真,態度也是很堅決的。
這封《致全省招生考試戰線同志們的一封信》中稱:已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反覆核實,結果為: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待調查結果出來後,將向社會公佈。
事實上,這個初步調查回應,也符合許多人此前對此事的看法——這就是:這種調包的事,雖然我們也不敢說完全就不會發生,但實施的可能性或必要性,真的不是很大、很大……
具體的理由,不少網友都予以了指出,大摡的意見或大致的認識都是覺得不可理喻:能有這等調包能量的人,他們的子女,想上個大學或想上個好大學,直接給送到國外去唸不就行了嗎?不更省事嗎?至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費這麼大的周折,動這麼大的手腳……至於要調最高估分才六百出點頭考生的包嗎?更惶論,還有幾個聲稱被調包的考生,其估分也才五百多?這不是犯傻嗎?
但另一方面,這個回應,也還尚欠缺對其他的一些疑點能作出必要的、能令人信服的逐一之解釋。
比如,為什麼會出現有一個考生四份試卷中的考生號都不一樣,甚至連考生條碼都不對的情況?也就是說,考生家長們曬出的拍照是真的存在嗎?
要知道,如果考生號和條碼不對應,甚至還出現塗改痕跡的情況時,據熟悉高考閱卷流程的網友表示,這會導致最有可能的後果是試卷能直接作廢的。
但是,這個考生的試卷為什麼沒有作廢呢?
此外,還有網友還查詢了“考生號”這組數字的構成,結果也很令人吃驚。 原來,盧女士女兒試卷上這組14位的考生號並不是“無規則”的數字,而是有來頭的。比如開頭兩位是考試的年份(2018年為18),第3、4位是考試省市的代碼(河南省是41)。
這也就是說,在盧女士一家提供的“調包”證據中,當原本1841開頭的考生號被“篡改”成1844後,這個考生號也就根本不再是河南的了,而是廣東省的了。
那麼,這就很奇怪了,在如此的胡改之下,這些試卷不僅照常被河南方面打出了分數,還照常可以被考生號為18412301153230的盧女士的女兒成功調取出來……
僅就以上幾點來看,確實也還是存有令人費解之處、或可疑之點的。當然,我這麼說,並不代表我就確信調包的可能仍然存在。而是,我想說的是,正因為如此,就更有對所有關心高考公平和嚴肅性的人們有著進一步釋疑解惑的必要性了。
所以,我們希望,已經介入調查的河南省紀檢監察部門及相關部門,能夠儘快作出一個更細緻的,更權威的,更令人信服的回應。
好在,河南省招生辦在這封信中已承諾,侍調查結果出來了後,將向社會公佈……
偶來三徑
有沒有可能平時600+,高考300+這種現象呢?
作為一個高中老師,我來論述一下:
一,平時的600+,我們學校分為火箭班,重點班,普通班,如果一個普通班的學生考試用手機作弊,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成績,那麼就會調入重點班,甚至火箭班。反過來成績退步了,會按校名次調出火箭班,重點班,直至回到普通班。我見過學習不好的學生,通過作弊進入重點班,火箭班,為了自己的尊嚴或者面子,就進入了持續作弊的模式,拿到遠超自己水平的高分,給家長造成自己孩子是學霸的假象。
二,學校或者老師對這個知情嗎?答案是心知肚明。但會怎麼辦呢?通常是沒有辦法。現在的學生即使作弊了,沒有堅實的證據,學生只要不承認,最後就是抓作弊的老師倒黴了。輕則給學生道歉,重則家長抓住不放,鬧到教育局給處分,甚至丟飯碗都有可能。所以老師抓作弊的成本很高,疑似作弊的情況老師一般不敢公開懷疑。就算學生作弊了,於老師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平時考試也不決定什麼,現在老師都學精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不值得抓作弊了。反之,學生作弊,一個手機就行,百度作業幫,小猿搜題等等,分分鐘出答案,非常方便。即使被抓作弊了,最多該科考試成績記零分,學校也不敢停課,老師也不會叫家長,家長不知情。總結下來,老師抓作弊代價太高,學生作弊成本太低,時間一長,學生就知道老師不會或者不敢抓作弊了,學生就可以進入持續作弊模式。
三,高考300+怎麼回事?現在的高考是組織極為嚴格,嚴密的考試,能夠有效的杜絕作弊。三個老師監考三十個學生,全程錄像,無聲入場,手機是進不了高考考場的,學生就失去了作弊的一大利器。被抓作弊,一到三年不準參加高考,嚴重的會判刑。作弊代價太大,高考學生就不敢作弊了,只能憑真實實力考試。高考的作弊現象是有就必抓,監考老師是一關,視頻監考是一關,錄像是一關,不抓作弊,很多人要擔責,所以高考的作弊老師不抓代價太大。
總結,平時考試,學生作弊幾乎沒有代價,老師抓作弊代價太大。學生敢作弊。高考,學生作弊代價太大,老師不抓作弊代價太大,學生不敢作弊。就造成了個別學生平時成績超好,高考現出原形的現象。
LG9396
對於河南省招辦的公開回復,我是認同的,但是,我認為河南省上下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還是給人留下遐想。首先公開實名舉報的是什麼人,也是具有公權力的國家工作人員,不是反對實名舉報,而是在舉報時有人強調他們的公職身份。其次對於這些家長的做法,他們選擇信任自己的孩子,對於參與高考過程的考試工作人員質疑,又有誰來還這些人的公平?也是對高考制度的質疑。應該反擊,而河南省的反擊力度不夠。我認為:河南省監察局出頭,組成一個參與成分廣泛的調查組,其中,兩個有工職身份的家長必須參與,由河南省招辦工作人員,調出學生的原始答卷,學生的學考成績單,召集媒體,公開發布權威的新聞發佈會,公開事實真相,其中調查應該全程錄像。如果真的發生高考事故,嚴肅處理工作人員,如果是學生撒謊,家長應該在媒體上公開道歉,這樣對公權力的信任有幫助,也對學生和家長有幫助:做錯事不能不付出代價。特別是河南省。
華仔哥ddd
這個問題,三個角度看,第一,要認清這個問題的性質,第二要相信政府的調查,第三,調查要增強程序正義。
1、高考要是出問題,這個事可就大了。 考試公平是社會最底線。 如果這裡要是有偷換試卷的腐敗,那就完蛋了。 估分627分,考335分,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要看,這裡面是否有其他問題, 其實要查這個問題也不難,就看是不是真查。
2、要相信政府調查,這樣問題,沒有人敢背鍋的,更何況任何單位都不是一個人在工作,也不可能是鐵板一塊,所以,調查是沒有理由也沒人敢作弊的。
這個調查我認為是真是可信的。【河南招生辦回應“高考答題卡疑被掉包”:成績無誤】省招辦已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反覆核實,結果為: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核實結果及時書面回覆了考生及家長。
3、這個調查程序正義很重要,比最後的結果還重要,我認為,最理想的是,在調查取證階段,考生要參加,而且一定要錄像取證,最後那幾張答題卡,是不是自己的,考生說比工作人員說,更有證明力,這個視頻也是最好的證據。
最後還有反思,這個反思就是塔西陀陷阱,我就不引申了,這是我們所有人都要思考的問題,離開信任,萬劫不復,我們缺少的就是信任。
韓東言
應該說河南省高招辦回應很迅速,回應非常及時,回應也很清晰,解答很明確,經過查證和考生書面確認,答題卡確實是考生本人的,這應該已經說明了真實的情況!
最近,一篇關於答題卡被調換的自媒體文章火遍朋友圈,其中有家長實名舉報到紀委認為答題卡被調換了。河南省高招辦應該說反應很迅速,已經在8月7日公開了四個孩子及家長的查詢結果,並讓孩子也寫出了確認書。確認書確實是孩子寫的,而且從內容來看確實也很能說明問題了!
從下面的公開圖片來看,孩子的確認書寫的很清晰,也很明確,孩子已經基本上認可了考試結果,並且確認答題卡是自己的,這確實已經能夠說明答題卡沒有被調換,孩子自己確實應該考的就是那麼多分。
我們的高考管理體系是非常嚴格和嚴密的,流程設置也非常精細和嚴密,從高考嚴密的流程來看,答題卡被更換的可能性為零。高考中每個班級考完試,幾個老師共同被看著將所有資料裝入檔案袋裡面封好的。檔案袋彙總後都是專車押運到指定戒嚴場所內,拆封這些檔案袋還要有多人在場。因此,根本沒有機會去調換某個人的答題卡!
而且,說實話!預估分600分,出來300多分,不知道這個孩子是多麼能給自己添分。而且,這個孩子還說除北師大不上,北師大在今年河南的錄取分數線為文科644分,理科640。600分根本就不夠北師大的分數線啊!當然了,實際分300分更不夠了。
河南省2018年90多萬考生高考,4名考生質疑答題卡被調換,家長和孩子這是多麼相信自己的考試水平啊!但是答題卡更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是絕對不可能的。高考有關的工作場所,包括試卷運送都是武警把關,全程戒嚴,高清攝像頭無數,360度全程監控,根本沒有機會去調換答題卡。
因此,答題卡被調換的可能性為零!
河南省高招辦回應迅速,回應規範,回應權威和全面,經過複核和孩子書面確認,四個孩子的答題卡沒有被調換,這已經很明確的說明了事情的真相!
睿思天下
通過河南省招生辦的回應中,可以看出,真正有用的信息就是這一兩句話,這也正是這個事件的核心矛盾。
在此之前,根據考生反映,省招辦已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反覆核實,結果為: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核實結果及時書面回覆了考生及家長。
河南省招生辦表態:成績無誤,系本人所答。
不過其實,仍有很多人還是對此表示懷疑的態度。
估分嚴重不符
對於這四位考生來說,他們的實際成績,與平時成績相差兩百多分,這樣的情況的確有些蹊蹺,使人生疑,雖然高考閱卷必然會存在誤差,但相差如此之大,很難說過去(除非考生自己出問題了)。
筆跡有所不符
根據所提供的字跡對比圖,發現筆跡能夠明顯看出有問題。
名字出現書寫錯誤
在高考如此嚴肅的時候,一般人是不會輕易寫錯自己的名字,更何況自己的名字寫了十幾年。
那麼現在此事,各執一詞,難辨真假,孰對孰錯,只能靜觀其變。
而此時,有人便會說,何不直接公開考試試卷,便一目瞭然了。的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但是公開考試試卷會有很大難度。
1.考試試卷本身就會有一些主觀性的答案,如果公開試卷,那樣可能就會導致閱卷老師和考生各執一詞,考生認為這個題應該得多少多少分,而閱卷老師可能就不以為然。
2.公開考試試卷勢必會引起社會的熱議,輿論是不易把控的,稍有不慎,容易亂成一鍋粥,有損高考的權威性。
又或者,可以讓考生重新做一套試卷,將試卷難度控制在高考難度,重新出題,讓這四位考生重新考試,那麼結果便一目瞭然了。
然而,反過來想想,如果成績真的確實無誤,那麼說明這是考生導演出的鬧劇,其實這樣的事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2013年福建省就發生過一次類似事件,卻無疾而終。
如果真的是考生炒作出來的,那這幾位學生怎麼能如此沒有底線呢?完完全全缺乏道德,缺乏廉恥。若一個考生不惜以毀壞高考名聲來讓自己名聲大噪,那他是有多麼的醜陋,無妄接受了義務教育,無妄接受了高中教育。沒有誠信,就像狼來了,終究被“吃掉”。
人無信不立
不論怎麼樣,我都希望事情能夠真正的被解決,因為高考的權威性不容被質疑。
感謝各位的閱讀,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順便給我點個關注哦~
物理看花N
實名舉報的四位家長,有兩位是檢察院工作人員,這如果換成普通人怕是心中有疑問也無門申訴,據悉現在其中一名家長已決定讓孩子復讀。
家長說:河南四名高考考生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被掉包。一名家長表示,孩子高考估分627分,實際成績才335分。另三名家長也表示遇到孩子考後估分相差懸殊的情況。此外, 答題卡上都有修改痕跡,且字跡也明顯為第二人所為。
政府回應:8月7日,河南省招生辦公室回應“高考答題卡被掉包”的事件:“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與所貼條形碼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題卡字跡一致,確認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績準確無誤,核實結果及時書面回覆了考生及家長。”
一個社會有三大底線行業: 一教育,二醫療,三法律。 無論社會多麼不堪,只要教育優秀公平,底層就會有上升的希望;只要醫療不黑暗墮落,生命就會得到,起碼的尊重;只要法律秉持正義,社會不良現象就能被壓制到最小。 如果三大底線,全部洞穿!就是人間煉獄!
古代如果高考作假,那可是要掉腦袋的,高考是唯一公平競爭的地方,如果這個地方都出現問題,那麼民心何在?
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事實來安撫民心。調取當日考試監控,看是否是孩子本人所做。拿出更多證據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