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 何蘇鳴

(一)
“讓我們再喊一遍口號吧!記得聲音要輕一點。”“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1921年的南湖,一群年輕人在那個夏天莊嚴宣告開啟一段開天闢地的歷史。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
百年烽煙早已散盡,滄海桑田換了人間,越來越多人卻循著歷史的指引回到這個原點,尋找那份初心:“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二)
紅船,寄託著一份信仰。那是黑暗中的一團火,照亮前路。
1927年,一位年輕人從上海悄悄返回寧波老家,將秘密收藏的重要文獻交給父親,“這些書刊和文件比我的生命還重要”。這位年輕人叫張人亞,他冒著生命危險保存的文獻中,有現存唯一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91年之後的5月,在紀念張人亞同志誕辰120週年的活動上,這一段傳奇被再次提起。他是一個人,更是一群人,在他們身上,有著共產黨人共同的精神基因:忠誠。
“純粹的對黨忠誠,要體現在忠誠於黨的信仰上,做到堅如磐石;體現在忠誠於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上,做到一貫到底;最根本的是要體現在忠誠於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上,做到看齊追隨。”2017年6月19日,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閉幕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新一屆省委常委會赴嘉興南湖瞻仰紅船,在當天發佈的《省委常委會關於加強自身建設的意見》裡這樣強調。
忠誠、擔當、奮鬥、前進!面對這艘永遠的紅船,大家追尋的依舊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壯志豪情,感受到的依舊是為了信仰一往無前的澎湃激情。
(三)
紅船,傳承著一種精神。那是絕境中的一束光,給人力量。
有一些故事,我們或許並不熟悉,可每每觸及,總讓人震撼:
在第二次反頑自衛戰中,餘姚橫坎頭村百姓籌集了20多萬塊磚頭、5萬多公斤毛竹,幫助搭建戰事工程,與新四軍一起挖戰壕;在許岙戰鬥中,當地100多位村民組成擔架隊,在日落前整隊出發,當夜趕到前線,將傷員安全送到後方……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在血與火的革命征途中,這片紅色土地孕育出患難與共、血肉相連的魚水親情。今年初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村黨員回信,勉勵他們傳承好紅色基因,發揮好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同鄉親們一道,再接再厲、苦幹實幹,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
基層是執政之基,是力量之源。新時代,我們怎麼幹?
龍游的“跑腿書記”或許能給人以啟示。173個彎道,63個涵洞,29公里路,在高山深處當了24年村支書的他因腦溢血突發去世時,幾乎全村的人都順著這條他替大家“跑腿”的路,送他最後一程。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口碑。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浙江黨員幹部的追求。
民心似水,紅船承載千鈞,破浪前行。
(四)
紅船,承載著一份榮光。那是新時代的號角,催人奮進。
“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黨的先進性之源。”紅船,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圖騰。
2018年4月,浙江紅船幹部學院和紅船精神研究院在紅船邊成立,在新時代的浩蕩東風裡,感召全體浙江人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從中不斷汲取信念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奮鬥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推動“紅船精神”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一脈相承的時間縱軸上,信仰的力量凝聚永恆的價值;忠誠的堅守鑄就理想的奇蹟。
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在“兩個高水平”建設的征程上,浙江正續寫新的篇章。
前路漫漫,紅船,一往無前。
閱讀更多 浙江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