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工作是一項群眾性工作,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江蘇省泗陽縣信訪局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理念和方法,引進第三方參與信訪矛盾化解工作,將心理疏導、法律服務、鄉賢評議、結對幫扶等引入信訪矛盾化解,通過第三方(社會力量)參與信訪接待、包案化解等形式助推一批信訪難題的破解,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百名鄉賢解百案。將全縣904名鄉賢分到238個村(居),充分依託“鄉賢評議庭”平臺,藉助鄉賢對農村各種矛盾掐得準脈、找得到根、摸得到門的優勢,憑藉鄉賢的公道、威望和豐富的社會閱歷,調解鄉村信訪問題、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用百姓的“土法子”,解平百姓的“鬧心事”。“金牌調解室”、“群眾專項議事庭”等一批民間調解機構成了群眾的主心骨,許多久拖不決的信訪難題得以化解。
二是百名律師解百案。依託村(居)法律顧問載體,將112個法律工作者掛到全縣238個村(居),通過“以案釋法”的形式,與群眾見面、上法制課,集中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從而解決基層法律相對欠缺,尤其是農村法律服務資源不足的問題,實現了打通法律服務“最後一公里”的目標。
三是“三進三幫”解民憂。 通過機關幹部“三進三幫”,深入走訪群眾,與群眾面對面交談,認真傾聽的嘮叨,理解群眾訴求,從傾聽中,認真排查矛盾隱患,摸清糾紛底細和根源,對排查出的信訪苗頭和矛盾隱患,組織鄉、村幹部及信訪工作人員及時進行協調,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把民間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四是心理疏導解心結。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信訪人偏執、多疑性格較為突出,不滿、對抗情緒比較強烈,導致在處理信訪問題中溝通交流存在障礙,從而引發重複信訪、纏訪鬧訪甚至越級訪。為更好地引導該群體依法、理性上訪,該局將參與信訪工作的社會力量擴展至心理諮詢師和社工團體,力求從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環節入手,幫助信訪人解開“心結”、接受調解。
社會力量能以“第三方”的角度客觀審視和剖析信訪事項,打破了信訪工作者慣有的思維侷限,意見更客觀中肯,所以也更易被當事人接受,能夠很好地發揮“和事佬”和“老孃舅”的作用。
閱讀更多 江蘇省信訪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