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銀兩次創業,都讓他走向成功,如今成爲億萬富翁

多年以前,即張海銀親手培育的中國種業第一股上市3年零8個月,公司總資產發展到6.8億元之際,64歲的張海銀離開了為之打拼近30年,正蒸蒸日上的國企豐樂種業,正式退休了。

為了表彰他做出的巨大貢獻,合肥市政府獎勵他16萬股(當時相當於人民幣200多萬元)。本來,這足以保障他的後半生衣食無憂了。然而,張海銀心中那顆振興民族種業的雄心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

张海银两次创业,都让他走向成功,如今成为亿万富翁

一天,當李成荃女士前來看望退休後的張海銀時,兩顆心終於碰撞出火花。經過協商,李成荃牽頭聯絡起國內6省的有關農業專家,張海銀拿出政府獎勵的近200萬元現金,並本著“自願投資受益,風險共擔”的原則聯繫有關自然人入股。就這樣,一位種業界有著豐富經營管理經驗和人際關係積累的知名企業家,和一位堪稱業界權威的農業科學家聯合搭起了二次創業的平臺。

民營科研所成立一年後,由另一家民營種子營銷公司控股,聯合成立起安徽荃銀禾豐種業有限公司。

张海银两次创业,都让他走向成功,如今成为亿万富翁

又過兩年之後,安徽荃銀禾豐種業有限公司成為由安徽荃銀農業高科技研究所控股的集種子科研、生產、營銷於一體的公司了。民營科研所的董事長張海銀成為荃銀種業的掌舵人。

張海銀二次創業建立雜交水稻育、繁、推聯合體,沒有像首次創業那樣肩背種子布袋走四方,而是一方面與一家有實力的上門外省種子營銷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利用對方已有的一些銷售網絡;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每縣選擇一個客戶作為代理商,進行生產對比試驗,然後召開現場會,通過宣傳擴大影響,拓展銷路。

张海银两次创业,都让他走向成功,如今成为亿万富翁

公司還對所有代理商實行統一價格、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管理,創荃銀種業新形象。短短兩年多時間,荃銀公司便建立起覆蓋我國南方16個水稻主產省的育、繁、推聯合體。

“去年,我們的雜交水稻國內市場佔有率僅為3%,下一個五年將提高到10—15%,年推廣面積將發展到1000萬畝,將為農民年增收10億元。同時,爭取荃銀種業股票上市!”張海銀平靜的話語間透出堅毅和自信。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