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如何有分寸地和孩子聊聊「初戀這件小事」?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就是所謂的“早戀”,這個問題困擾著老師和家長,也困擾著同學們,在我上學的年代,“早戀”就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現在,我當老師已經有十幾年了,早戀依然是一個敏感的話題。而且就現在的趨勢看來,“早戀”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恆久不斷的話題。

關於“早戀”,有一些不同的“畫風”,有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中學生在公共場所有一些過於親密行為,令人感到不適;但是,也有一些戀愛的中學生,會喚起我們心中美好的情愫,比如下面這對情侶:

青春期,如何有分寸地和孩子聊聊“初戀這件小事”?

每天晚上放學後,他們兩個人開著視頻,然後各學各的,偶爾累了,就抬頭看看對方,然後繼續用功。這樣的畫面讓我很感動。

青春期,如何有分寸地和孩子聊聊“初戀這件小事”?

看完之後,我不但沒有想批評他、找他家長的衝動,反而希望祝福他。

上面兩個關於“早戀”的故事,看起來都很美好。所以,我覺得早戀這件事,也並非洪水猛獸,家長們不必聞“早戀”色變。我執教十四年,也做過很多年班主任,早戀的事情,每年都有、每個班級都有,以前一聽到“早戀”的事情,我一般都是打壓、嚴防死守,但近幾年,經過我的觀察,“早戀”其實也是有一些益處的。

“早戀”益處

可以讓孩子每天都會迫不及待地去上學;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一起寫作業,一起討論題目,一起比成績;

可以愉悅身心,消除不良情緒,維護心理健康;

少男少女交往有助於我們的孩子完成第二次斷乳期,為今後的戀愛做好早期準備;

提升智慧,促進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發展。有時候,家長和老師誇十句,可能都不如人家心儀的對象誇一句。

青春期,如何有分寸地和孩子聊聊“初戀這件小事”?

電視劇《最好的我們》劇照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的不高興了:難道我們還要鼓勵孩子早戀嗎?

我們當然不是提倡孩子早戀,我也是一位母親,也和一切干擾孩子學習得因素作鬥爭,早戀也是一樣,能禁止就禁止,但問題是,有些事情,不是我們不贊成,它就不會發生。如果孩子已經早戀了,我們禁止也沒用,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不過,適度的干預還是必要且必須的,因為在網上,我們也經常能看到一些“早戀”造成的悲劇:

“早戀”釀成的惡果

失戀少年自殺,體內鮮血流出一半 ;

早戀釀惡果 ,一初中生殺死暗戀女生;

四川一女生早戀被奶奶看見怕奶奶告密她,殺死奶奶;

北京:初中生“情侶”相擁臥軌自殺身亡;

初中生情陷三角戀釀慘劇 少年爭女友1死1傷;

初中生情陷三角戀釀慘劇 少年爭女友1死1傷;

……

所以,面對孩子的情感問題,家長首先要擺好心態,這樣才能幫孩子去解決問題,那麼,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情感問題、情感變化,家長通常有那些反應呢?我大概總結出以下三種:

家長的反應

過度緊張,焦慮,草木皆兵,破解一切密碼,封鎖孩子一切與異性交往的可能性。

麻木不仁,後知後覺,大發雷霆,殃及其他。

平時關注,遇事不慌,觀察走勢,明智應對,疏導有方。

所以,家長對孩子“早戀”的態度,會直接影響事件發生的走向和結果。那麼,發現孩子戀愛,或者有戀愛的跡象,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個總的原則是,我們要學會做智慧型的家長,這不僅是處理“早戀”問題的不二法門,也可放諸一切親子問題的解決,智慧家長一般有以下三個特徵:

及時發現問題

反思尋找原因

靜下心來想方法

下面,我們結合“早戀”這個話題,談一下怎樣實現上述的“三步走”:

1.早戀的跡象

一般來講,早戀的孩子在行為上、心態上會有以下變化:

平時不愛照鏡子的孩子,經常對著鏡子端祥自己的容貌。

開始注意自己的服飾。

活動場所有異性在場時心情特別好。

很在意異性同學對自己的評價。

關注某位異性同學或故意與其接近。

對於異性同學之間的話題很敏感,關注。

莫名其妙的心煩意亂或欣喜若狂——這個是家長很容易感受到的。

所以,對於這些跡象,家長首先要“看得到”,並以這些跡象作為依據,儘早地發現問題。

2.分析原因

當發現孩子的問題之後,家長不要馬上發脾氣、制止他,或者急著去找對方孩子的家長。首先心平氣和地觀察以一段時間,看看原因是什麼,分析一下,事情是不是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通常情況下,早戀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生理發展

初中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奇和想接近的慾望,是非常正常的生理發展。

2.社會影響的因素

當然,更多的早戀,還是因為社會因素的影響。現今的孩子接觸到的信息實在太豐富、太充足甚至太龐雜了,各種電視劇、電影以及網絡小說,把愛情過度美化,有些橋段在我們成人看來甚至是有點“假”的,比如,男主角優秀得沒有一點瑕疵,周身光環,女主角單純、漂亮、陽光,讓人看了有無限的保護欲……

青春期,如何有分寸地和孩子聊聊“初戀這件小事”?

《何以笙簫默》劇照

這樣的電視劇,往往把愛情描繪得十分美好,但孩子們很多時候並沒有判斷的能力,他們會以為,愛情就是劇中表現得那樣,十分美好,讓人嚮往,自己也想談一場那樣轟轟烈烈的戀愛。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分清影視作品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不要主觀地賦予“愛情”過於美好的遐想,仰望星空時,不要忘了腳踏實地。

3.心理原因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心理往往是很矛盾的,最常見的是一種“心理封閉”狀態,這種“心理封閉”主要是針對成人的,比如老師和家長。但與此同時,他們又十分渴望交流,這個時候,我們要努力營造一個健康的親子關係,爭取把孩子的交流慾望轉移到家長身上,否則,孩子就很可能就轉向自己的同齡人:同學、朋友,或者有好感的異性。

還有一個誘發早戀的因素——厭學。我們要弄清這樣的邏輯關係,

很多孩子不是因為早戀才不學習,而是因為厭學才早戀。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能捨本逐末,不解決厭學心理,孩子即使不早戀,也可能去幹別的。

最後一點,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萌動,希望自己被重視、被珍惜,這個時候如果老師和家長沒能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向“戀人”尋求這些。

4.家庭因素

我們對孩子的照顧,不能只體現在物質生活上,或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瞭解心理需要。以下幾個誤區,我們應該避免:

只關心孩子的分數,忽視他們心理生理的變化;

粗暴專制,對孩子的交往橫加干涉,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

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指導;

忙於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無真心交流;

家庭關係緊張,缺乏家庭溫暖,父母經常吵架;

家庭結構殘缺,缺少愛撫;

總之,如果孩子對愛和溫暖的需求,能在家中得到滿足,那麼外界對他的干擾就會更小。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反思,是否有家庭內部的哪些因素,促動了孩子的早戀,如果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一定要及時改正,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畢竟是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的,而且事先並沒有徵得他的同意,所以,我們有義務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氛圍。

3.如何引導

1.創造機會和孩子交流,傾其言、觀其行、促其進。畢竟,我們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如果“早戀”可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也不必一味“棒打鴛鴦”,但這個過程,一定要有家長的參與和引導。如果孩子在戀愛後,反而在學習上、在自我要求上有了新的高度,這何嘗不是好事一樁。

2.不得不承認,我們無法規定孩子在什麼時候萌發愛情,更不可能讓孩子按照我們規定好的節奏去成長、戀愛。

所以,不如放鬆心態,既然該來的擋不住,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件事健康地“來”,最好,還能讓它早點“走”。

3.我們不能一味地否定孩子,甚至是侮辱他。在中國文化的傳統中,“愛”一直是羞於被提及、甚至有點“羞恥”的,我親耳聽過有家長這樣訓斥自己的孩子:

這麼小就談戀愛,你臉皮怎麼這麼厚?

你怎麼這麼不害臊?

你還有沒有羞恥心?

這樣,等於親手斷絕了繼續交流的可能。如果孩子自己都覺得幹了一件“見不得人”的事,還怎麼可能把這件事講給我們聽?

其實,在和那個早戀的孩子溝通時,我們可以先嚐試肯定他:你們現在正處於情竇初開的年紀,這是一種很美好的情愫,是最單純、最潔淨的感情。

最後,通過和你的交流、引導,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擺在他面前的,到底是不是愛情。

青春期,如何有分寸地和孩子聊聊“初戀這件小事”?

4.和孩子談談“愛情”

尤其對於初三、高一、高二的家長來說,跟孩子好好談談什麼是“愛情”,是很重要的,有的多家長羞於和孩子談論這個話題,但是,如果我們不主動地告訴孩子什麼是愛、怎樣去愛,他們就可能從一些我們無法控制的渠道去接受這些信息,這是我們更不願意看到的。告訴孩子:

愛情是:

兩個相愛的人,彼此去珍惜,去鼓勵、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而不是:

互相說“我愛你”,然後逃課、逃學、離家出走,做出了傷害自己和對方的蠢事,拿著父母的錢去揮霍,這不是愛,而是互相傷害。

5.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疏大於堵

要自尊自愛, 不能卑躬屈膝地迎合對方;

不能因為愛對方,就放棄自己原則,放棄自己的價值觀;

不能因為無微不至地關心對方,而放棄自己的生活,應該首先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忽略自己的一切,也終將失去對方;

一定要會進行安全教育,男孩子不能因為一時衝動傷害女孩的身體健康,要保護好女孩的名譽。女孩也要愛惜自己,珍惜自己的名譽。

6.讓孩子在你的眼皮底下“早戀”。

曾經看到一個故事:我在美國時,有段時間租住在美國朋友鮑比夫婦家裡。他們的女兒16歲,兒子12歲。一天,兒子對鮑比說:“我喜歡上了班上一個女孩,想跟她表白,但是如果她拒絕怎麼辦?”鮑比聽到後,馬上高興地放下手中的報紙,對兒子說:“哇,太好了!你有了喜歡的女孩!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女孩吸引了你呢?”兒子紅著臉說:“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覺很喜歡。”然後,鮑比興奮地跟兒子分享了他12歲時的戀愛故事,然後鼓勵兒子:“如果你確定,就可以勇敢地告訴她你對她的感受。”兒子點頭說:“好吧,不管她是否接受,我都要說出來!”然後他揹著書包上學去了。

一個星期後,兒子帶著他的女朋友回家了,鮑比夫婦熱情地接待了小姑娘。兒子和女朋友回到房間,一起寫作業、玩兒遊戲和看電視。鮑比夫婦也不問東問西,只是要求兩人的房門要開著。後來一對小情侶要出去看電影,鮑比欣然應允,只是要求兒子晚上8點前一定要回家。

像所有情侶一樣,這對12歲的“小兩口”偶爾會吵架。每當這時,兒子都會向鮑比尋求幫助。可惜這段戀情持續3個月就結束了。兒子失戀後,鮑比和妻子輪著安慰、鼓勵他。一個月後,小傢伙走出了失戀的陰影,興奮地說他又喜歡上了另一個女孩。

7.正確面對孩子的“失戀”、“單戀”

認真開導,多與孩子談人生,談理想,讓孩子把眼光放長遠。

用充實的生活來幫他/她淡化情感,從而走出單戀或失戀的旋渦。

告訴孩子這個年齡段談戀愛,大多不定性,分開的很多。

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讓自己更成熟,把喜歡的感覺放心裡也是一種美好。

待孩子心結打開後,再提學習的事。

8.將“愛”轉化為動力

很多時候,其實這種感情是可以推動孩子成長髮展的,告訴孩子:

如果喜歡對方,就要為了對方更好的成長,首先去成長自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為了配得上對方的優秀,你就要優秀,匹配的愛情才能走的更遠。

兩人設立一個共同的目標,互幫互助,為了美好的明天共同打拼。

最後,分享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這是一位父親寫給女兒的信,我看了很受觸動,節選幾段放在這裡:

關於漂亮

內外兼修很重要,不要追求花瓶式的漂亮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就更是如此吧。人要懂得修飾自己,遺憾的是,這方面我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傳授給你。適當買些新衣服,戴首飾點綴,用化妝增色,都是可以的。當然,漂亮、有魅力不僅僅是指外表。言談舉止,會傳遞一個人的風度;待人接物,可洩露一個人的修養。

再說,我們家裡還沒有一個人有當花瓶的資本。知識是最好的化妝品,良好的素養會讓人更有魅力,這是一種歲月都無法剝奪的吸引力。

關於戀愛

真愛深沉而非淺薄,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

愛情很美好,爸爸希望你能找到意中人。孩子,只要你幸福,我的一生就圓滿了。戀愛很嚴肅,對待須認真。感情不是拿來玩的,恩愛不是用來秀的。真愛深沉而非淺薄,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你的愛人不是你的私有品。你可以想他,但不要輕易打擾他,你可以愛他,但不要牢牢限制他。戀愛會讓人做出各種傻事而不自知,你是女孩子,要懂得潔身自好,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在去約會的路上就要想清楚。

愛的決定應該基於平時細緻的考察,而不是一時的衝動。希望你將來的男朋友正直、有涵養。如果你們是認真的,我會祝福你們。

關於時間

不要總覺得年輕,幹什麼事都還早 。

時間最公平,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時光最易得,但也最不為人所珍惜。生活中常常聽人說,要把時間補回來。時間是補不回來的,浪費了就是浪費了。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幹什麼事都覺得還早。

有道是“記得少年騎木馬,轉眼已是白頭人”。時間往往會消耗在兩個方面,一是社團活動,二是上網。適當參加社團活動,廣交朋友,增長見識,確是好事。但太多的課外活動,會使時間以各種光明正大的名義被浪費。

網絡很便利,網絡也很誤事。電腦、手機讓你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繫,也讓你時刻受到外界干擾。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把網絡關閉,讓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