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緣關注,嗨過節↗

2018.07.06 | NO.2
♣
生活在車水馬龍,鋼筋水泥築成的大都市,你是否依然記得兒時玩過的一片泥巴:做個青蛙,堆個大山,搭個高樓。做完以後滿身泥巴,十指黑黑,卻很開心。
城市中的你或許早已被忙碌掩蓋了這段快樂的記憶,對童年的樂趣也漸漸變的陌生。 如果現在的你年歲已不再低,當有一天你走進一個崇尚原始、自然、簡潔的陶藝村落,一起捏捏泥巴,你會發現兒時的美好記憶又重新燃起,重新回到兒時快樂的感覺。
在童真的世界裡,萬物只分好玩的與不好玩的,自由地玩陶土,隨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塊,一堆土經過手工勞動,變幻出一個個精美的造型,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新奇的事物。
這一站我來到了香格里拉的希布穀,這是一個很多雲南人也不知道的地方。就連對旅遊信息比較靈通的我,也只以為這裡是一個做陶器的小作坊,來了之後才發現這裡幾乎算陶瓷村!
靠山吃山,沒聽過靠土吃土。但希布穀陶藝村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傳承了先輩們創造的陶瓷文明,使得製陶成為世代相傳的行業。
他叫孫諾江才,是希布穀村的製陶大師,也是黑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他們製陶至今已經五代人了,他從十一歲就開始學做陶,已經做了三十多年了!
在他爺爺的那個年代,制的陶器都拿來換了青稞和酥油,以物易物;在他父親的那個年代,就到街上擺攤賣黑陶,然後換成青稞賣給酒廠;
在他的這個年代,下單的人太多,都做不完了,就像視頻裡他說的那樣,他非常注重黑陶最後成品的質量,就比如做一個茶壺,一般的快工可以做兩個,他可能就只能做一個,但是最後出的成品一定是質量好的,手工精緻的,與眾不同的。
瞭解了這麼多,也許你覺得陶藝離我們有點遠,但陶瓷可是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
在我看來,陶藝無論在造型上或是工藝上,都具有鮮明的個性。
創意,是陶藝的生命。
這和服裝搭配有點相似:
創意即是生命。搭配大家都會,但是要搭配出好看的衣服,就需要動腦子琢磨了。
選材、打版、配飾的應用,每一個環節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做陶藝也是,技術需要創意的提升,創意需要技術的支持。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數千年。
是黑陶消失的時間。
當它又重歸世人眼中的時候,帶著臻於極致的侘寂之美。]
侘寂,是一種思想,一種美學,一種世界觀。
[其背後的理念不會立即在那些以前不知道它的人們心中轉化生根。但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生活方式,強調在不完美中發現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環。
但是它為何消失?
四千年的沉寂讓人們對於它的消失爭論不定。
但是這樣的極致之美重現,
讓我不得不審視它身上不完美的完美。]
萬物起始為黑、混沌為黑。
[材質粗糙的黑陶,簡單、質樸且有野性粗獷之美。
宛若野地裡恣意生長的植物,
輕觸一下便能回到祖母的村莊]
[沒有那種:喔!原來如此的驚喜,也沒有把玩時與工匠對話的情趣。器物只是一堆物質材料組成的東西,就像沒有靈魂的美女,無法交流、對話、思念,更無法讓人蕩氣迴腸。]
靈魂,就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精神狀態。
[代表著所堅持之人的堅持,藝術家的精神,讓人念茲在茲的也就是這個。]
一拍、一揉、一撮、一按、一刮、一勾勒,一個個精美絕倫的手工瓷瓶出現在我們眼前,彷彿是時光的映射體,凝聚了手藝人的思想和歲月,彷彿是一個生命體,呼吸之間都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紛擾的塵世,人人都希望能慢下來過好生活,踏實的做好手裡的每一件事情。我渴望找到心靈的一片淨土...
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回也不改其樂。
用來插花亦或是放置菜餚,
因一切似未完成便怎麼都有了山間田野的氣息。
怎麼都不會倦。
黑陶,就是這般的存在。
素昧亦是如此,旅行途中遇見未知的你!
似曾相惜 未曾相遇
似曾相識 未曾相知
素昧等你來遇見~
-END-
Have a good dream -
“ 我 們 都 應 該 知 道 怎 麼 開 心 旅 行 ”
A s p i r i n M u s e u m
♣
來了,就別走了
這裡有大風和烈酒,還有最美的姑娘
觀看高清視頻來嗨過節微博 我們也在那等您~
閱讀更多 嗨過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