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杭州要扛起“探路者”的使命擔當。
去年6月的市委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擁江發展”戰略,實現城市空間佈局從“三面雲山一面城”向“一江春水穿城過”嬗變,杭州邁入“擁江發展”新時代。
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連日來,錢江新城管委會履行市擁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組成考察組,趕赴多地,調研先進做法和經驗,以期全力推進杭州“擁江發展”戰略。
2018年5月17日-18日,市擁江辦副主任、市錢江新城管委會黨委書記、主任鄭翰獻帶隊赴成都進行學習考察,重點考察了成都市綠道建設情況。
成都發展格局改變
成都,市域含20個區(市)縣和高新區、天府新區直管區,幅員14334平方公里,歷史上形成了“兩山夾一城”發展格局。

當前成都編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將從“兩山夾一城” 城鄉形態轉變為“一山連兩翼”功能結構,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成都市梳理市域11534平方公里生態基底和2800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情況,全域規劃了總長16930公里天府綠道綠道體系,推進城市轉型升級,構築綠色發展功能體系。
成都天府新區
調研成都天府綠道
天府綠道體系具有生態保障、慢行交通、休閒旅遊、城鄉融合、文化創意、體育運動、農業景觀、應急避難等多種功能。
截至 2018年5月初,成都天府綠道已建成969公里、開放68處,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77次,約100萬人次參與綠道體驗,“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蜀川畫卷正徐徐展開,成都綠色發展的靚麗名片愈加閃亮。
天府綠道展示中心
天府綠道展示中心雛形初現
西三環二段熊貓綠道花團錦簇
未來計劃
天府綠道體系建設計劃分“三步走”:
1、2020年建成840公里“一軸兩環”區域級綠道和2400公里的城區級、社區級綠道;
2、2025年,建成1920公里“一軸兩山三環七帶”區域級綠道和8680公里城區級、社區級綠道;
3、2035年全面建成。
錦城綠道
學習與借鑑
成都綠道體系建設的許多先進理念、經驗和做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是站位較高。成都將天府綠道體系工程作為全市“牛鼻子”重點工程,注重與“美麗中國”、“鄉村振興”、“公園城市”等國家、省市戰略相結合,將綠道體系建設作為成都踐行綠色發展道路的全新實踐。
二是目標明確。通過綠道體系建設,成都著力構建城市三級慢性系統,不斷厚植城市自然人文環境,持續提升市民宜居生活品質。
三是規劃引領。制定了《天府綠道體系規劃》《錦城綠道規劃》《熊貓綠道規劃》《錦江綠道規劃》等規劃體系,共規劃建設16930公里天府綠道。
四是理念先進。成都天府綠道體系工程的建設理念是“可進入、可參與、景觀化、景區化”,以人民為中心,以綠道為主線,以生態為本底,是以田園為基調,以文化為特色。
五是雙效融合。成都綠道建設著力與“文體旅商農”緊密融合,注重綠道建設、運營、管理的可持續性,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杭州綠道怎麼建?
去年,市錢江新城管委會組織專人對錢塘江沿線綠道慢行系統進行了調研,實際踏勘367.5公里。今年,市擁江辦將牽頭對下沙沿江、富陽葛溪新登段、桐君沿江等綠道進行提升,建設富陽江濱西大道、壺源溪場口段、建德黃饒等區域綠道,總里程88公里以上。
“錢塘江綠道的建設應體現統籌串聯型、生態綠色性、景觀宜居性、文化特色性及活力多元性。” 鄭翰獻說,要以綠廊保護和綠道建設為抓手,落實擁江發展戰略,控岸線、治生態、修廊道、建節點、調功能、優文化。
- END -
編 輯:連 瀟
審 核:徐 悅
閱讀更多 杭州擁江發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