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老母親死在養老院這算是不孝嗎?

野生蚯蚓

老人在養老院去世,並不是不孝。如果是母親病了很長的時間,病危了而沒有子女來身邊探望,那麼這就叫不孝。

時代不同了,如果退回去20年30年的話,這種事一定會被大家視為不孝被指責。那時的養老觀念認為,沒有子女贍養的老人才住養老院,沒有與子女及後輩相處的幸福。

可能大家不能接受的是,老人臨終的時候,孤伶伶一人沒有親人在身邊吧。想到那些空巢老人,在家還不是差不多,甚至不如養老院,有護理或醫生在呢。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很大,兒女在異地生活,作為父母一代年齡大了,身體又很差的,沒有哪個子女能夠有能力完全照顧好,送往養老院比較專業的護理,也是比較理想的出路。

常言照顧好老人,有錢的出錢,有力出力固然好,但常有鴨多不剩蛋,人多不洗碗的狀態。有心接回照料的兒女,也怕接了去成全包乾,又出錢又出力還不討好。於是乾脆送養老院,經濟上平攤少扯皮。


小區裡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案例,一位八十歲老太太要求和子女同住,並上告法院。她當時住在租住的房子裡,請了兩個保姆照顧。六個孩子中,四個常去看望,另兩個呢一個出國,一個相隔千里,難得回來一次。

法院去調解時瞭解到,首先是老太太脾氣不好,比方保姆說錯一句話,不太恭敬,她定要人家跪地道歉,鬧到出警解決。一年保姆都換了十來個。


而當時有願接收的老大,自己也患病在床,媳婦當然不同意。老二跟老母親一個德性,見面就吵,老三呢說行但要每家輪流住兩月,四女兒帶外孫去了東北定居,老五離了婚連房都沒有,么兒去了國外,…

最後調解的結果,也只能維持現狀,人家還勸她:您老福氣夠好了,法律沒有父母必須跟子女往一起的規定,我們也只能做做工作,讓孩子多多照顧探視下而已!

後來老太太還是被送了養老院,希望子女不僅是出錢了之,有時間還是要多去養老院父母。讓他們感到在養老院是得到更好的照顧,不是被拋棄。

兒女不在多,有一個好就足夠了。養兒養女,並不保證防老有保障。時代在變,尊老敬老在發生著變化。在許多青年中有這樣的想法,"父母最好別和我們住在一起,也別干涉我的生活。這樣可以減少矛盾。”

當然買房帶孩子,也是要隨時可以支持的。不需要時,最好離得遠遠的。他們要老人獨立,也可能基於自私目的:"別來煩我,管好你自已。在養老院待著,我夠忙得了!”

傳統道德約束力減弱,代際關係的鬆弛,老無所依的"獨立”,其實淒涼而無奈。養兒防老對父母來說雖然十分重要,但是知道寄託於孝道,已不大可能,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養老院好歹是一種“有保障,無幸福感”的出路。

也許我們這代人,註定要去養老院,但是還是希望看到更多的老人,能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在一起,老吾老,幼吾幼。畢竟如果有的選,又有幾個老人願意,離開有溫暖親情,生活幾十年,熟悉而又有安全感的小家呢?

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閒🐟,期待你順手點評,手有餘香哦。🌸:🌸

元元的天下

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老母親死在養老院是否有孝?下面根據我的角度慢慢來分析吧!

若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在土改前,沒有外出打工的情況下,老母親死在養老院,按照傳統觀念的說法就是沒有孝心。

現在時代不同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為了追求嚮往美好的生活,都忙於在外面城市打工,賺錢養家餬口。父母生病了,由於路程遠,第一時間趕不回家。兒女為了照顧孤寡父母,讓父母度過一個美好的晚年生活。於是趁國家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政策,解決獨生子女父母看病難和養老難的問題,便把孤寡的父母送到養老院。在這種情況下,兒女的想法不錯,還是對年邁的父母有孝心。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之路,難免的事。若老母親在養老院突發心臟病,或者心肌梗塞瞬間死亡,兒女不能急時趕回家,不能說明兒女不孝。

若老母親在養老院病重時間較長,兒女不問不理,不能陪伴老母親身邊走完最後歷程,三兒一女都在推御責任,說明兒女不孝。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老的一天,不管兒女用什麼方式,還是多孝敬父母吧!






董永根

在傳統的觀念里老人在養老院,是兒女的不孝,現在老年人生活在養老院是一種新時尚。


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老母親死在養老院不能說就不孝順,老人家要是住在大街上死在大街上,去指責兒女不孝順無可非議。生老病死是生命輪迴的一個過程,不能說死在養老院兒女就有問題。


養老院,那是一個專門給老年人提供生活方便的機構。養老院是給老年人養老的地方,環境和飲食都不錯,有專業的護工,為老人打理日常生活。有專業的廚師為老年人制作美味的飲食。兒女不一定和老人在一起就是孝順,孝順有很多方式,心裡有才是最重要的。或許老母親不想給兒女增加負擔,去養老院生活,又或許是兒女工作太忙,老人在家裡孤單寂寞才送去養老院,這和孝順不孝順沒有關係。



養老院是龍潭虎穴嗎?這是一個新時代,必須打破傳統觀念。開一家養老院,是要經過國家審批,民政部門實地審驗,工商稅務總局批准至少要有六項以上條件才可以開辦。所以說養老院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地方,好多城市一床難求。
我們老的時候,也要去養老院生活,這樣不給子女增添負擔,讓他們安心工作,為國家做貢獻,這樣多好啊……


小眼睛寬世界


玲瓏會越來越好

我認為這不能說是不孝。

如今對老人的贍養問題已經成為人們所矚目的一大難題!怎麼養,說法各有不同!

我來說說我的觀點:把老人送養老院可能對老一輩人來說,這就是不孝,那麼試問一下,老人在家裡,兒女們為了生計整日操勞奔波,根本沒時間照顧老人,最後孤獨終老,難道這是所謂的孝順嗎?


送養老院,兒女們實屬無奈,老人們也要為兒女考慮一下,去養老院並非就是不孝,因為那也是有開銷的,其實那裡的條件也很不錯的!這樣老人有了依靠,兒女也解除了後顧之憂!

希望子女們抽出時間多去看望一下老人,畢竟從本意上他們是不情願的,假如換位思考,我感覺那也是很心酸的,兒女要用行動證明,你們是孝順的,並沒有拋棄他們!


冷眸4679

老太養育四個娃,三兒一女福氣大,

老來生活福利院,時尚新穎集體家,

日子豐富不孤單,談笑風生樂哈哈,

不給兒女增負擔,兒女常會看望媽,

至於老死養老院,論孩不孝話是假,

有人偏愛養老院,不願要兒女牽掛,

事情莫一概而論,搞清原由再說話,

不孝兒女確實有,世大哪能沒奇葩,

盼望老人皆幸福,長命百歲體不垮!



彩雲飛01

養老院是什麼?是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社會福利事業組織,又稱敬老院。是專門為老人安享晚年建立的,入住了裡面都是老年人,比在家子女都去上班了更有伴聊天,這何來不孝。更何況入住養老院是子女和父母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入住。在裡面都有專業的護理人員,每天都是按天計費。這又何來不孝?

父母在家孤獨終老才是不孝,子女離家不管父母死活是不孝,父母過的不開心是不孝等等情況。老母老死養老院不算不孝。





快樂寶貝衣櫥

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老母親死在養老院。題主及家人,一定是因此受到了很多非議,才會糾結到向大家求證。

將老人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現在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說還不少。這種在西方國家,司空見慣的養老方式,為什麼到了中國,會遭到這麼大的歧義呢?



難道去養老院不需要花錢嗎?難道老人在養老院受到虐待了嗎?難道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子女就不管了嗎?如果沒有這些情形,老人在養老院離世,談不上不孝。

老人有子有女,在養老院去世,之所以會引起爭議,大致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眼下,很多老人不認可養老院的養老方式。

有一次,我和母親閒聊時,提到了養老問題。她說,我以後也要待在家裡,你們要是不孝,就把我送養老院去。聽她這麼說,嚇得我從此不敢再提類似的話題了。

五零後六零後的父母,是中國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一代人,而他們的父母就沒這麼幸運,大多早早離世。因此,他們當中許多人沒有經歷過養老壓力。但他們卻將傳統思想繼承的很到位,動輒道德綁架子女也比較在行。

對養老院生活存在恐懼心理。

很多沒去過養老院的老人,道聽途說,對養老院心存恐懼。真正去了養老院,才知道養老院並不可怕,甚至有的老人還從此離不開養老院了。

我同學的父親,八十多歲了,因為和同學的丈夫性格不合,只能一個人獨居。早些年還好,一個人生活問題不大。但近年來,行動開始不便,腦血栓後遺症也漸漸顯現。同學因為身體不好,還要上班,照顧很吃力。於是試著和父親提起了養老院,誰知,父親反應激烈:不是那些不孝順的人,才會把父母送養老院嗎?說得同學啞口無言。



後來,同學父親去養老院去看望老同事,回來後,主動和同學說,要不你也給我找一個養老院吧?同學選了一家不錯的養老院,把父親送了進去。不久到了端午節,同學接父親回家過節,想讓父親多住幾日,父親堅決不肯,說還是在養老院待著舒服,同學只好當天就將父親送回了養老院。

隨著時代的發展,將來,五零後六零後這茬人,很多人都得去養老院。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們這一代人,現在已經完全可以接受了。所以說,養老觀念的改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接受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到那時候,估計就沒人再這麼熱議,該不該去養老院養老,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孝順的話題了。


開心絮語

看了前面十幾篇文章,都是理論上的套路。沒有一個人採訪過養老院的老人,沒有一篇是老年人的心聲。有誰統計過養老院的老人有多少是自願去的嗎?有誰不想念兒女,夜裡躲在被窩裡偷偷落淚呢?



我不想評論養老院,只想分析一下,一個一輩子含辛茹苦養育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的老人,臨終沒有一個兒女在根前,死在養老院裡,是何等地悽慘!這能說是孝順嗎?難道只有老人死在街上,屍體發臭才算不孝?




說到照顧老人,有的人總是說要掙錢,要接送孩子,沒時間,顧不上照顧老人,都說

送養老院最好。你怎麼不想想父母怎麼把你們撫養大的?他們年輕時要工作,要加班,要撫養照顧兒女,壓力也很大,你們捱餓了嗎?受凍了嗎?



老人到了晚年,不求吃穿,最渴望的是親情,是兒女的噓寒問暖。你把他們送去養老院,你知道他們的心情嗎?我的一個親戚得了腦埂攤癱瘓在床,天天要用管子喂流食,他體重190斤,妻子也是70多歲的老人搬不動他。最後商量老兩口子都去養老院,好有個照顧。兒子給找了本地最好的公立養老院,老頭哭了,不想去了。老年人最敏感,真正離開老窩,離開兒女,那傷心的滋味別人是體會不到的。





我希望天下有良心的兒女,多為自己的父母著想,讓他們按著自己的意願走完最後一段路。記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給自己留下終生遺憾!


李冠朝

在大城市裡老人被送到養老院也許在情理之中,老人一般也能理解兒女的用心。但是在農村或者三四線的城市,老人有兒有女被送到養老院,簡直是大不孝。老人自己也不能接受被送到養老院。因為,在城市裡,一般孩子少,也比較忙,壓力也大,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父母,為了生活奔波。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也是合情合理。養老院有良好的設施和環境,還有人照顧和解悶,老人也一般能接受住在養老院。農村裡孩子較多,養兒能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就算在孩子家受氣,也不願去養老院,說個我老家農村的,家裡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老伴死的早,老頭兒自己住,靠近兩個兒子家,兒子都出去打工了,兒媳婦在家,老頭年齡大了,自己也有錢,但是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老頭也不想到兒媳婦家去吃飯,自己天天湊合,死之前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還穿好衣服,自己在家上吊死了,兒子媳婦都不知道😖還是鄰居發現的。這就是農村的思想,情願自己上吊,也不去養老院,也不能讓人戳脊梁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