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在境界中磨練習氣,培植福報,福慧雙修才能圓滿成佛

很多人誤解了放下的含義,認為把一切都拋開,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想,到一個深山老林、閒人免進的地方閉目靜坐,就是看破紅塵了。那是放棄不是放下,表面上看起來很瀟灑自在,但由於沒有環境的磨練,還是不能做到離相,當遇到境界的時候就會心亂,透不過去。

修行要在境界中磨練習氣,培植福報,福慧雙修才能圓滿成佛

在鬧市裡面,面對種種境界都能夠心不動,才是真的不動。當然想要做到這一點,也需要非常的定力,一開始不容易做到,開始的時候有個清淨的地方會比較有利,但不能永遠這樣下去,要做到動靜一如,動就是靜,任何境界面前都能夠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成就。同時,佛是福慧兩足尊,要福慧雙修才能圓滿成佛,如果不為大眾服務做事情,就修不到福報,就不圓滿,有可能落到“羅漢託空缽”的境地,要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中,磨練習氣,積累福報,最終才能圓滿成佛。

學佛要學的是離相,不一定是離開。如果能夠真正明白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如夢幻泡影,見到任何事物,都能徹底地把它碎為微塵,對於一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境界,都受而不著,用而無住,接而不染,過而不留,就是解脫法門,就像六祖大師講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修行最主要的功夫就是觀照法門,用觀照這種方法,使自己能夠在各種境界面前沒有掛礙,“對境無心,逢緣不動”,當體即空,不被纏住,自在應付,該做的事情還是要認真的做,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積極地利益大眾,同時又心無掛礙,好像沒做過一樣,“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這樣用起功來就能夠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