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走到春天裡,就花心了。若不是,怎麼有懷春、叫春等說法。
說好了是去石寶山,路途春心大起,奈何不了由梅花召喚的春天!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
回程時,我們特意點歌一首《紅梅贊》。
枯木逢春發新枝,不發也有風骨。不是不發,老了遲發。
翻土、播種、耕作、收成,週而復始在四季裡,多少希望播種在人們心田。
武林高手花無缺,把曠世絕學“移花接玉”施展在廣袤的大地上,大理國的白族人,家家花無缺。若問白族生活天地哪幾樣不能缺,一定有花,不是小魚。花和照壁,才是白族的“絕代雙嬌”。
平時,鳥兒們一見人就飛,我在花下早已設計好了拍攝畫面,可鳥兒就是嘰嘰喳喳,不飛,它們賴在春天裡了。
春天,就是美妙的驚鴻一瞥。
春天,就是媽媽的輕輕一捋。
唉,一陣惱人的春風,把帽子颳走了!春天裡的孩子,就是可愛,不會哭,還笑。
圖為沙溪古鎮的春天
《瀾滄江之春回顧》連載中
作者
劉銘初,攝影師,專注個性旅行的知途旅行創始人,56小鋪創始人。常年考察於中國最原始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是“走遍中國少數民族”總策劃師,目前深入瞭解二十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已記錄一百多項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搶救性記錄者和積極的民族文化傳播者。
其個人事蹟及其創辦的知途旅行公司多年來廣受主流媒體關注和報導,目前是《中國民族報》特邀專欄撰稿人。
閱讀更多 知途旅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