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花色
大部分媽媽都知道閱讀是非常重要的親子互動一步,不僅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而且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量以及思維空間。
但是很多父母與孩子繪本閱讀時,多少都會有一個疑惑,到底是單純的給孩子朗讀,讓孩子自己看畫面比較好,還是在讀的過程中,用手指同步指向書上的文字更好一些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繪本的特點。繪本有兩個部分組成,繪是畫,本是說故事。從繪本的英文名“Picture Book”,我們也可以直觀理解為“圖畫書”,也就是由圖畫與文字結合在一起的書。其中,圖畫與文字為相輔相成的關係,不可割裂,而且,有些好的繪本,圖畫本身就是一副精美的藝術品,是整部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瞭解了繪本的特點,我們再從兒童思維方式來說為什麼不可以指讀。
孩子小時候,大約7歲前,也就是學齡前,處於一個圖形思維時期,看什麼都是看圖。這時期孩子的讀圖能力非常強,我們要保護孩子的這種能力,儘量創造條件讓孩子發展這樣的能量。隨著年齡增大,孩子就慢慢慢慢文字思維時期了,我們自己看東西,一定是先看字。事實上,圖畫裡展現的故事細節非常豐富,孩子在讀圖的時候能捕捉到好多文字並沒描述的奇趣。當孩子認真看圖的時候,我們來指讀,來引導認字,孩子勢必把注意力轉移到文字上來。
首先,指讀會影響孩子的理解力。
按照兒童的思維特點,讀繪本時孩子首先會被畫面所吸引,他會研究畫裡的人物,表情,環境等。這時候如果家長指讀,會讓孩子轉移對畫面的注意力,影響他自己對繪本的理解。
其次,指讀破壞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在指讀的時候,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手指上和書本上,這樣一來,會破壞孩子閱讀時對故事畫面的想象。莎士比亞有句名言:“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讀繪本也是一樣,不同的孩子,對同一畫面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如果只是指讀,就直接把畫面的內容告訴給孩子了,孩子沒有時間體會繪本之美,想象力也會受到破壞。
第三,指讀需要順其自然。
我陪小白哥讀繪本已經有好幾年了,現在每天堅持讀2本以上的繪本。我沒有刻意指讀過,但是因為孩子閱讀量的積累,他已經認識了不少字,所以,有的時候他會自己指讀。
在讀的過程中,碰到不認識的字就會問我是什麼字,碰到自己認識的字她也會很開心。有的繪本我陪他讀個兩三遍,他自己讀的話,因為認字,連猜帶蒙地也能講個八九不離十。
所以我覺得,在孩子剛接觸繪本的階段,不要指讀,後期即使孩子學會了認字,也不要刻意指讀,順其自然,逐漸過渡到自主閱讀。
小白媽媽進化史
(1)剛接觸繪本的孩子,不建議家長帶著孩子指讀,逐個字地點讀,從操作上來,會破壞閱讀的連續性,影響閱讀的快樂。認字不是我們閱讀的終極目的,就像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的那樣:圖畫書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2)對於學齡前兒童,家長希望通過繪本閱讀讓孩子快速識字,拿到一本繪本時,不妨先和孩子一起閱讀,然後再和孩子一起指讀。其實從小讀繪本的孩子,識字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讀得多了,字見得多了,慢慢就認識了。就像住在我們隔壁的鄰居一樣,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天長日久,不認識才怪呢。
流光花色
我覺得不應該這樣做,指讀會讓寶寶失去閱讀的快樂,故事變得斷斷續續,沒有他想要的東西。現在很多家庭中識字物品,認字掛畫、圖卡之類的產品出現率非常高。
“貓小帥學漢字”幫助4-8歲孩子學習漢字,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寓教於樂,有的放矢,讓輕鬆快樂的學習伴隨孩子的成長,也讓爸爸媽媽們事半功倍,在孩子成長起跑線上領先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