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2日)下午,西安市政府召開“西安市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工作”新聞發佈會。
896記者在現場瞭解到,西安市將持續優化道路網絡,以提高道路密度和連通度為重點,以骨架道路提升和路網密度優化為抓手,逐步完善中心城區道路網絡。
發佈會現場,896記者就“老舊小區居民停車難”問題進行提問。
896記者阿文:請問王區長,新城區作為西安市主城區,老舊小區較多,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停車難問題亟待解決。在此次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三年行動中,新城區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新城區區長王徵
新城區區長 王徵:針對“停車難”的問題,我區紮實推進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三年行動任務落實,堅持多措並舉,著力滿足居民小區群眾停車需求。
一、新建配套公共停車設施。結合全區208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將完善公共停車設施納入小區改造施工規劃設計內容,綜合利用老舊小區現有的自有用地、拆違騰退空地等空間資源,配套新建一批集約式公共停車設施,今年計劃新增老舊小區停車泊位達到1000個。
二、改擴建現有停車泊位。結合不同小區道路交通實際情況,通過對部分小區實施單向通行設計、規範小區停車管理、打開封閉大院試點等措施,對小區內道路進行微改造,拓寬停車區域,增加停車泊位數量,有效提高小區道路停車利用率。
三、推動停車資源共享利用。多方盤活現有停車資源,共享利用小區周邊區域商業和辦公停車位,與小區周邊的商業、學校、醫院、機關單位實施錯時停車,提高停車位利用效率。
四、靈活實施便民停車措施。在部分小區周邊的道路兩側設置臨時停車位,在不妨礙車輛、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引導小區居民在工作日晚19時至次日早7時,以及週六、週日全天等部分時段有序停放車輛,切實為群眾提供便利,更好地滿足市民群眾的停車需求。
西安市交通局局長 張健
西安市交通局局長 張健:為全面提升城區交通出行環境,迎接十四屆全運會,西安市緊扣《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工作部署,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突出重點、示範引領、整體推進”的原則,今年我們將分類實施一系列交通優化提升項目,即:
實施3類示範引領:創建交通優化提升示範點、示範段、示範區,如立體自行車停車示範點、完整街道及交通秩序示範段、曲江旅遊交通示範區等。
實施6大亮點工程:“構建校園周邊安全上學路、打通慢行專用‘啟航通道’、建設西安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試點‘開放小區’建設、搭建基於MaaS(出行即服務)的公交出行平臺、推行西安市居民綠色出行積分制”等工程。
開展9個專項行動:開展擁堵點治理、在建項目施工圍擋整治、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公共停車場建設、道路交通標誌標線整治、綠道建設、常規公交線網優化、人行道和自行車道整治、綠色出行宣傳教育等專項行動。
西安市住建局局長苗寶明
西安市住建局局長 苗寶明:住建局圍繞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全力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經九路和元朔路立交等30項工程加快推進,西延路與西影路立交、秦漢大道與西銅路立交、新興南路地面段建成通車;累計打通斷頭路110條,地鐵建成運營132公里,建成公共停車位9.1萬個,投放公共自行車7.9萬輛,交通出行愈加便利。
加快推進斷頭路、快速路等重點項目建設,“點對點的銜接、面對面的協調”,全力攻堅,解決好場地移交、資金保障等實際困難,為項目順利推進創造良好條件。打通斷頭路工作進展順利,32條斷頭路打通任務中,已打通2條,26條在建,4條正在前期準備階段。快速路建設取得突破,西南二環立交項目唐延路至南二環段已實現雙向通車;體育中心一標段、體育中心二標段、朱宏路主線路、太華路主線路、北三環主線路正在施工階段。
下發《西安市公共停車場建設(第一批)計劃》,分解下達建設任務,確保中心城區增加公共停車泊位不少於5000個。用好用足公共停車場建設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停車場建設,鼓勵單位利用自有用地增建、臨時邊角地塊插建、老舊小區加建立體車庫。積極探索停車設施共享管理政策,促進社會停車資源有償錯時利用,提升既有停車資源的使用效率,全力解決“停車難”。
西安市交警支隊宣法處副處長趙永強
西安市交警支隊宣法處副處長 趙永強:我們緊盯市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西二環、未央路等6條重點路段,會同資規、城管及相關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科學制定交通改善方案,形成了“交警制定堵點清單,資規制定改造方案,區政府、管委會實施”的工作格局。加快推進全市信號燈智能化改造工作,完成了中心城區413處信號燈聯網聯控改造任務,打造了30餘條綠波帶,建成了曲江、經開等片區信號燈區域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