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11月15日,巴西結束帝制,實行共和


巴西帝國存在於1822年之1889年。16世紀時巴西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08年由於本土遭到法國入侵,葡萄牙皇室逃往巴西,1809年更遷都里約熱內盧。1815年,葡萄牙皇儲若昂以攝政的方式在巴西建立了“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使得巴西從殖民地變為一個王國。戰爭結束,皇室回到歐洲,但佩德羅王子決定留在南美,帶領巴西人民爭取獨立,擺脫葡萄牙殖民。圖為1822年佩德羅加冕為巴西帝國首任皇帝。


佩德羅二世接任帝國皇帝后,巴西帝國政局穩定、經濟增長動力強勁、基本做到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權利並尊重所統治人民的公民權力。在佩德羅二世帶領下,巴西取得了三場與鄰國之間的戰爭勝利。但國內大量的奴隸存在,為帝國的發展帶來了潛在的危機。圖為19世紀巴西帝國的首都里約熱內盧。
1870年代以後,廢奴主義的呼聲愈來愈大。1879年,主張廢奴的人士開展了廢奴運動,各省議員隨即開展了省議會,投票表決廢奴運動。1883年,“廢奴聯盟”成立,廢奴運動蔓延全國。次年,六十五歲以上的奴隸得到解放,各省紛紛宣告廢除奴隸的宣言。圖為19世紀巴西廣泛存在的奴隸。

1888年5月,佩德羅二世正在歐洲,女兒伊莎貝拉公主攝政,佩德羅二世支持其女兒簽署廢奴法令。5月13日,議會表決“黃金法”,宣告廢除奴隸制度,而巴西奴隸制終於在此時走向滅亡。圖為巴西國會通過廢奴法案現場。
廢奴運動後,共和派人士深受鼓舞,也希望能夠一鼓作氣打倒帝政,實現共和。1887年,軍官德奧多羅•達•豐塞卡組織軍事俱樂部,開始策劃政變。]1889年11月15日,時任陸軍元帥的豐塞卡與另一位軍官弗洛里亞諾•阿勞霍•佩紹託聯合共和派人士發動軍事政變,成功包圍內閣會議廳,搶奪政府控制權。
豐塞卡宣告廢除帝制,改行共和制,建立臨時政府,而本來支持帝制的農場主及地主也因為佩德羅二世支持廢奴制度而紛紛倒戈。兩日後,佩德羅二世逃亡至法國,巴西帝國正式瓦解。圖為佩德羅二世全家在巴西的最後一張相片。

佩德羅二世逃亡後,豐塞卡任臨時政府主席,第二年出任大元帥。1891年經國會選舉成為巴西共和國首任總統,佩紹託任副總統。豐塞卡主張集權,傾向獨裁,反對議會限制和監督其權力,並利用職權行私營利。同年11月3日,違反憲法規定解散議會,宣佈戒嚴,激起群眾不滿,鐵路工人舉行罷工、陸海軍出現騷動。1891年11月23日被迫辭職,總統任期不到一年。1892年8月23日病逝於里約熱內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