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会计,月薪3K,没有这张证书,被迫辞职!为什么财务工作做越难

小M最近陷入了找工作的苦恼中。

当初觉得自己一个女孩子做会计,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还是比较稳定的。工作了一段时间,经常加班加点,但做得更多的机械式的基础工作,接触面少。再加上身边又没个靠谱的老会计领路,没有方向。现在痛定思痛,就想找个牛人跟着学习,但是工资只给3K......

再后来,她去一家私企面试会计岗位,面试表现挺好的,公司福利待遇各方面也挺满意,可最后没有收到offer!问了人事,得知因为她比被录取者少了一张初级证

哎,实在太尴尬了!过去对会计要求不高,只要懂做账,找工作都不会太难,但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公司招聘会计不仅有证书门槛,还要求会计精通统计、财务管理、税法等专业技能

到头来小M才发现自己没文凭,没证书,没技术,真正的三无人员,不知何去何从。

的确,财务政策更新太快,学习压力大。如果想在财会行业里更好地生存,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考初级,要趁早!

还在观望的你一定要赶紧行动起来。

01

毕业1-4年的

强烈建议先考下初级证书

为什么建议大家先考初级呢?因为初级报考无需工作经验,中级考试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工作经验的:

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及以上学历。

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取得博士学位。

现在有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为了顺利地找到会计方面的工作,都考取了初级会计职称,因为初级会计职称没有工作年限上的规定,只要高中以上学历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现在很多企业招聘会计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他们不招实习会计,所以在招聘的时候,都要求会计有职称,最低也是个初级会计职称,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为了毕业就能找到会计岗位,最好先考取初级会计职称,增加自己应聘成功的机会。

02

毕业3-4年的

可以先考初级再考中级

还有一群人,可能还没初级证书,想考中级证书又还有满足报考条件,那么这个时候老师给的建议是先考初级再考中级,通过率大大增加,下面看下两本证书考试的联系你就知道了。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

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3个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经济法》、《初级会计实务》

参加中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1个考试年度内通过2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资格证书。

考试时间:初级与中级考试时间相差甚远,还有将近4、5个月的时间。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9月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5月

考完初级正好打下基础,学注会或中级会容易些

从整体上来讲,注会>中级>初级考试难度。有了初级考试的基础,备考起来会更轻松。

虽然中级考试考察得更深,难度更大,但初级的知识点都是中级的最基本内容,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这些重点章节。

注会、中级的考察点都是基于初级基础知识的各种“变身”。万变不离其宗,同学们只要把基础知识吃透,深入试题中来巩固基础,掌握“变身”技巧,考试通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初级与中级之间的科目联系:

搭配方案一(比较轻松):《中级会计实务》

搭配方案二(比较轻松):《中级经济法》

搭配方案三(保险策略):《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

搭配方案四(难度较大):《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科目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初级会计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中级会计考试要求两年过三科,初级考试要求一年过两科……以上一系列信息对比似乎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件事:只要安排合理,我们是完全有可能一年拿两证,同时搞定初级+中级的。

初级和中级之间的知识点关联性较强,从报考科目就不难看出,二者都涉及会计和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初级会计实务》与《中级会计实务》相辅相成,《经济法基础》更是《经济法》的基础部分。从知识体系上来说,初级是按照会计要素分类分章节阐述,而中级是按照准则分类阐述,相对来说知识点更具体,但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