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資深音樂愛好者,不過用 iTunes 做音樂管理資料庫已經8年多了,累積起來曲庫差不多30G,以前一直用 iPod Classic 聽歌,就是因為要把整個資料庫遷移到上述任何一個軟件裡面,都是幾乎不可能的,那要從手機上聽自己資料庫裡面的歌就比較麻煩了。
開通 Apple Music 之後,在手機上也可以聽整個 iTunes 曲庫裡面的歌,這一點對我來說還是蠻重要的。雖然開通的時候不知道設置出了什麼問題,把我整理好的部分歌曲和專輯信息搞亂了,自作主張地換成了Apple Music曲庫裡面的信息。
可以理解Apple Music緩存下來的音樂不能放進iPod Classic裡面,畢竟是被拋棄的產品了,但對我來說屬於不方便的一個因素。
曲庫與聽歌愛好重合大我愛好歐美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這兩類音樂 Apple Music 的曲庫都基本涵蓋了,所以我極少遇到想聽的歌找不到的情況。
對於歐美流行音樂,我感覺其他幾款軟件的作品管理都很一般。可能是靠用戶維護的原因,也可能是編輯水平不夠,很多歌手的作品序列是非常亂而且冗餘的。Apple Music 多數歌手的作品管理都很準確,專輯、EP、單曲,Remix……排列很清楚,不會出現十幾個Remix專輯連處理都不處理,一樣的封面堆在一起這種情況。
對於古典音樂入門愛好者的我來說,Apple Music 針對每一個作曲家推薦的 Essential List 都很好用,概覽一下,方便選擇最入耳的作品開始聽。當然蝦米的古典音樂曲庫也是非常非常好的,所以在Apple Music上找不到某些版本的時候,我也常常去蝦米聽。但網易和QQ在這塊就很不行了。
界面和功能比較簡單可能出於習慣的原因,我一直偏愛 iTunes(及後來手機上的Apple Music)的界面。播放器界面很舒服,沒有評論區,專輯封面不亂動,不會有亂七八糟的強行尷尬古風中文翻譯歌詞。因為我沒有查看滾動歌詞的需要,沒有查看中文翻譯的需要,也沒有查看評論區的需要,但我喜歡看專輯封面的 work of art。
資料庫的界面,手機端其實沒有電腦端舒服,作為資深整理癖,我還是喜歡所有歌曲信息碼好排列清楚的感覺。
整個軟件裡面,也沒有什麼商城、簽到、朋友圈動態之類的。沒,有,小,紅,點。
學生價最低,收費體系簡單網易雲:SVIP ¥12/M,VIP ¥8/M
蝦米:SVIP ¥12/M,VIP ¥8/M
QQ:綠鑽豪華版 ¥18/M,付費音樂包 ¥8/M(可能還有其他 VIP 檔次,沒找到)
Apple Music:不分檔次,只要是學生,每月5元,無限 access。
==
這些理由都是非常私人化的,基本不具有普適性,這也說明這幾款軟件之間不存在所謂的“鄙視鏈”,哪一款符合你的使用習慣,就會成為你的選擇,跟該軟件“好不好”沒有太大的關係。iTunes 的資料管理體系被很多人吐槽難用,但符合我的胃口,所以我是死忠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