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
公安現役部隊官兵集體退出現役。
公安邊防,從不陌生。
在祖國大地2.2萬餘公里陸地邊界線、
1.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
以及400餘個國家對外開放口岸
都有他們的身影。
他們遠離城市的繁華,
承受著夜以繼日的孤獨;
他們紮根嚴酷環境,
守護著祖國的平安。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方案指出:公安邊防部隊不再列武警部隊序列,全部退出現役。公安邊防部隊轉到地方後,成建制劃歸公安機關,並結合新組建國家移民管理局進行適當調整整合。現役編制全部轉為人民警察編制。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
讓我們一同回眸這支隊伍
帶給我們的感動,
感受這支隊伍帶給我們前行的力量。
在每一個百姓需要的時刻,你在!
“爸媽:作為獨生子,我真是不孝,沒有盡到做兒子的責任,更談不上孝順。不論我發生什麼事,請你們以我為豪,為我驕傲,我覺得當兵很值。”這一紙遺書是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8.1級地震時,26歲的西藏公安邊防總隊吉隆邊檢站監護中隊一排排長丁在成寫給父母的。
地震發生後,位於中尼邊境的西藏自治區吉隆縣吉隆口岸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生命孤島”。由於沒有確切的撤離時間,面對不斷髮生的餘震、滑坡和泥石流,吉隆邊檢站的21名青年官兵在堅守決定下達的當天,主動請纓,寫下遺書,讓撤離的戰友帶回。他們的想法是:如果在口岸遭遇不幸,請戰友們把遺書轉交到父母手裡。
留守的12天裡,21名勇士每天都會將鮮豔的五星紅旗準時在吉隆口岸升起,像往常一樣巡邏邊境,清點撤離群眾的財物,組織消毒防疫,清理現場滾石,登記口岸中商戶留下來的行李……
一幕幕場景悲壯、深情,
卻透著拼搏、頑強的力量。
在每一次人民群眾需要的時候,
他們都可以無畏無懼,挺身而出。
謝樵遇難前的最後一張照片,身後是事發的堰塞湖。
“我是來救人的,我先上!我年輕、身體好、懂水性,我先來!”這是謝樵留給大家的最後一句話。
2014年8月3日,雲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大林村60餘人下落不明,而堰塞湖擋住了進村的唯一道路。這時,雲南公安邊防總隊醫院中醫科戰士謝樵沒有多考慮,隻身躍進堰塞湖,為部隊探路,不料餘震來襲,被滾落的石頭擊中,24歲的生命就此定格在堰塞湖中。
面對危險時,公安邊防官兵總是可以拿出超乎常人的勇氣,去展現一個戰士應有的擔當。
在每一個期待和平與安全的地方,你在!
看,在中緬邊境唯一一條國道——滇緬公路的咽喉部位,距離世界三大“毒源地”之一的“金三角”不足100公里的地方,鼎鼎大名的雲南公安邊防總隊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支隊木康邊防檢查站駐守此地已有40載。
在極其艱苦和複雜的環境下,官兵如同一道邊關鐵卡,經受著各種考驗,成為毒品犯罪分子跨不過的雄關、攻不破的堡壘。由於每年查獲的毒品都在一噸以上,佔全國查獲毒品總量的十分之一,木康邊檢站備受矚目,因此獲得“中國緝毒第一站”和“中國緝毒先鋒站”的美譽。
多年來,官兵與形形色色的販毒分子進行殊死鬥爭,全力投身於禁毒人民戰爭,在中緬邊境築起一道毒販無法逾越的雲嶺雄關,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毒品一日不絕、戰鬥一刻不停”的錚錚誓言。
看,在那個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水的沸點不到70攝氏度,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常年氣候寒冷、四季風沙。在這裡,新疆公安邊防總隊紅其拉甫邊防檢查站官兵堅守執勤崗位,熱情服務群眾,在生命禁區建功立業,守衛著長達519公里的邊境線。建站50年來,全站官兵與雪山為伍、與冰峰為伴,勇於挑戰生命和精神極限。在含氧量不足平原48%的茫茫雪域高原,他們用青春和熱血鑄就了享譽全國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老三特”精神和“特別講政治、特別守紀律、特別能奉獻”的“新三特”精神。
看,遠在萬千公里之外的維和任務區,戰火紛飛、疾病肆虐、環境高危,但是有一支身著警服的“無冕外交官”隊伍——維和警察防暴隊,馳騁在境外沙場,以英勇的實際行動在聯合國領導下維護了駐在國的安全穩定,為那些遭受戰亂的國家的和平重建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統計,2006年至今,公安邊防部隊已先後派出10支維和防暴隊1325名官兵赴海地、利比里亞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被聯合國讚譽為“最優秀、最專業”的維和警隊。
血與火、戰與亂、生與死,
這些詞彙與“維和”相伴,
也是維和警察要時刻面對的一切。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8年前海地的那場7.3級地震,首都太子港瞬間化為一片廢墟的同時,也無情地奪走了中國8名維和警察的生命,在他們之中,就有3名公安邊防官兵——雲南公安邊防總隊司令部參謀長李欽、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昆明邊防檢查站執勤業務二科政治教導員和志虹、雲南公安邊防總隊政治部宣傳文化處正營職幹事鍾薦勤。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當埃博拉疫情爆發時,第二支赴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面對被傳染的可能性,依然冒死出行,堅持執行每一次任務。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2017年10月28日,利比里亞國家酋長長老理事會代表利比里亞政府向中國第五支赴利維和警察防暴隊授予利比里亞國家傑出貢獻獎。利比里亞總統代表在授獎儀式上表示:“中國創造了聯合國在利比里亞維和行動有史以來的最高標準,保持著卓越的行動能力和正直的優良品質,你們不僅很好地履行維和使命,而且還為我們國家的能力重建提供了大力支持,促進了中利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
我們感受得到,
藍盔部隊在國際舞臺上
展示的“中國力量”、
彰顯的“中國自信”、
發出的“中國聲音”。
在每一次闔家團圓時,你卻經常不在!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家國一體,
從來都是悠悠中華
最深刻的精神原色。
紅色基因流淌在
一代代的公安邊防官兵的血脈裡,
化為永不熄滅的火炬
傳遞在一個個邊防小家裡。
張旭蕾是新疆公安邊防總隊吐爾尕特邊檢站的女戰士。引導她離開城市去往遠方的,是父親張玉貴——新疆公安邊防總隊紅其拉甫邊檢站首任站長。
記憶裡,父親有些遙遠:“他在祖國最高的紅其拉甫邊檢站,從前通訊不發達時,一封信要五六個月才能到家。父親也有些顯老,回家探親,我告訴媽媽外頭來個老大爺。”
但就是這個遙遠的、把40年人生歲月獻給祖國邊關的父親,卻是張旭蕾心頭最嚮往的精神之源。
即使她後來知道,高原的環境多麼惡劣,雪盲症會導致眼睛看不清,飯菜永遠煮不熟,水永遠燒不開,她也毅然決然地報考軍校,報名去苦寒之地。因為她心裡愈發清楚,父親的選擇是多麼神聖、多麼勇敢。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無數的“小家”構築成了“大國”,
代代傳承的邊防精神
成為泱泱中華平安的基石。
許新建,新疆公安邊防總隊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支隊阿克陶縣邊防大隊副政治教導員。1990年4月5日,在參加阿克陶縣巴仁鄉一場戰鬥中壯烈犧牲。如今,許煒也接過了父親許新建的槍,成為一名邊防警官,和千千萬萬邊防官兵一起,用血性與擔當鏖戰邊防一線,苦練殺敵本領,勇敢衝鋒向前,織就穩邊固防的天網。許煒說:“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清楚地記得,那個下著小雨的清明節,父親奉命執行任務,在戰鬥中被恐怖分子殘忍殺害,姨夫王景平也在這次行動中壯烈犧牲。媽媽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哭聲,像針扎一樣刺痛著我的心。那一年,我只有8歲。”
1980年以來,先後有86個集體、519名個人榮立一等功,411個集體、4614名個人榮立二等功,179人被評為革命烈士……
這不是一組枯燥的數字,
這是一曲曲平凡而偉大的奉獻之歌,
是公安邊防官兵用無畏的堅守、
赤膽的忠誠譜寫的壯麗篇章,
是他們在共和國土地上鑄就的不朽豐碑。
天,
他們的身份從武警邊防
向人民警察轉變,
對於他們來說,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但是他們深知,
從軍裝到警服,
不變的是堅守與擔當。
我們堅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他們將以新的面貌,
新的業績,再創新的輝煌!
再見,武警邊防
你好,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