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市委書記、市長齊家濱,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兆亮,副市長林彥芹,市政府秘書長黃秀芹陪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日照心臟病醫院理事長、院長葛均波到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第十二臨床醫學院、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協作醫院)建設現場,對醫院建設情況進行實地考察調研。
齊家濱對於醫院外觀建設、醫療設備配置等給予充分肯定。就醫院提出的問題現場給予協調,並落實到各相關單位。
飛利浦的磁共振設備已經完成安裝、調試
據瞭解,日照心臟病醫院是山東省首家按照國內三級甲等和國際JCI標準建設的大型心臟病專科醫院,由葛均波院士親自擔任院長。醫院工程建設正緊張推進中,爭取儘快投入運營。
醫院運營後,葛院士頂級醫療團隊將進駐,憑藉其在國內外專業學術上的影響力,將邀請到更多學術權威、業務骨幹前來為患者解除“心”憂。屆時,華東乃至全國的心臟病患者在這裡能享受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診療技術。
就在本月初,葛均波院士團隊用自主研發的微創介入治療器械,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經心尖二尖瓣夾合手術。手術對象是一名73歲女性,患極重度二尖瓣反流,術後第二日即可活動。以前這基本只能通過外科開胸手術,創傷大、風險高。
葛院士長期致力於推動我國心血管疾病臨床技術革新和科研成果轉化,創造了多個心臟病診治上的“全國首例”和“上海第一”,他對“心肌橋”的突破性發現,更是震驚了醫學界。
2010年他在國內首先開展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2012年國內首先開展經導管二尖瓣夾合術MitraClip,開創並應用“逆向導絲技術”開通冠狀動脈慢性閉塞性病變。他在血管內超聲研究、新型冠脈支架研發、支架內再狹窄防治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為提升我國心血管病學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作出了突出貢獻。
葛均波1962年出生於日照市五蓮縣一個農民家庭,很小就樹立了勤奮學習的信念。小學時他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11歲時他騎自行車不小心摔斷了胳膊,被醫院誤診,差點成為殘廢,後來被一位老中醫治好。葛均波被老中醫的醫術深深折服,從此,當一個好醫生、治病救人成了他一生的理想。
葛均波告訴記者,“從上大學到讀研究生、到出國再到回國,在外邊待的時間比在老家還長,每次有人從老家帶來煎餅、花生,都會覺得很親切。尤其在農村的病人,他們賣幾個老母雞、賣些雞蛋,一分一分的攢起來,就是為了治病。”他說,“我覺得作為一個好醫生,治病的同時也得想著儘量為病人省錢。”
醫生,是一份崇高的職業。葛均波從鄉村走出來,所以他非常能體會到老百姓的不容易。葛均波因醫德高尚,榮獲2017年全國衛生系統最高行政獎勵——“白求恩獎章。”
在葛均波看來,山東的醫學院全國最多,在上海,好多研究生也都是山東畢業。“上海的心血管醫生,有一半大醫院的心內科主任,都是咱們山東畢業的。我覺得應該做一個計劃,除了向全國輸送好的人才之外,還應該把優秀人才留在山東,更好地為山東百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