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叫獸:春風得意馬蹄急。
小石君:跑著跑著跑偏了。
不管怎麼說,
宋之問是一個出色的詩人。
他的父親叫宋令文,
是從鄉里考上公務員的。
宋令文善文辭、工書法,
是個標準的文人。
而且還有一身的武藝,臂力驚人,
因此在唐高宗時任驍衛郎將。
受到老爸的影響,
宋之問從小就勤奮好學,
立志要當像爸爸那樣博學多才的人。
宋之問20歲考上了進士,
作為候補官員列入大唐名冊。
剛剛入職的宋之問適應力很快,
也勤奮努力,每天加班加點,
但大唐集團不愧是國際化大公司。
朝中人才濟濟,
隨便一抓就是業務能手。
宋之問感受到了莫名的壓力,
為了儘快上崗,他開始苦練詩歌。
690年,當年的好基友盧藏用向武則天推薦了宋之問。
宋之問終於脫下布衣,成為崇文館學士。
而宮體詩也成為宋之問最佳的藝術交際手段,
他之前的研磨全部派上了用場。
他出口即是“和風吹鼓角,佳氣動旗旍”,
或者“侍宴瑤池夕,歸途笳吹繁”。
辭藻華麗、語句精緻,
關鍵是政治正確,果然很得皇帝喜歡。
宋之問留給我們的財富,
很大部分都是這個調調。
宋之問此後的人生便像開了掛一樣,
官位和詩名一路高歌猛進。
在武則天主政時期,他達到了頂峰。
宋之問遊走於權貴之中,
拍的一手好馬屁。
突然有一天,
宋之問被莫名其妙地拉進了一個群,
群的名字叫“曌的貼心人”。
點開一看,群主是武曌,成員是:
上官婉兒、東方虯、狄仁傑、沈佺期、崔融、張易之……
宋之問長嘆一聲:奮鬥了幾十年,終於可以和你們在一個群裡搶紅包了。
但宋之問的追求,
可絕不是這幾兩銀子的小紅包。
宋同學志向之遠大,震古爍今:
咱立志要做武則天的男朋友!
宋之問既有賊心,又有賊膽。
但他畢竟是文化人,當然不能直接說:
我要和女皇睏覺。
他大逞詩才,
給女皇寫了一首長詩表白,
叫《明河篇》:
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所謂“明河”,就是天上的銀河。
他將武則天喻為天上的仙女。
“可望不可親”用今天的話說就是:
我這張舊船票是否還能登上你的客船?
如此紅果果、赤裸裸地告白,
女皇焉有不懂之理?
可是然並卵,
御姐沒有接受宋之問的曖昧之情。
幾天後,
群裡的崔融發來了一條信息:皇上讓我轉告你,你人很好,但我們不合適。
宋之問急了:怎麼就不合適呢!?
崔融實話實說,直接插上一刀:
“皇上嫌你口氣太臭,實在無法忍受。”
老叫獸:臉皮夠厚。
小石君:名氣夠臭。
因口味之事被武則天棄用。
宋之問就採取了迂迴策略,
轉而去拍武則天男寵的馬屁。
武則天稱帝是最寵愛的兩個男寵便是張易之、張昌宗。
連武三思都對自己的姑媽奉承:
張昌宗是王子喬轉世。
而楊再思更是拿蓮花比張昌宗,
說“蓮花似六郎”。
宋之問當然也不甘落後。
張易之這個人長得相當帥,但才氣不行。
為了哄張易之高興,
宋之問為他代筆寫詩。
武則天本來就對張易之的印象挺好,
現在見他在文才方面大有進步,
果然對其越發的喜愛。
張易之見這招果然奏效,
此後便賴上了宋之問。
宋之問很高興,天天為其寫詩。
有一天早上,
宋之問拿著新詩去拜訪張易之時,
見他剛剛起床。
宋之問二話不說,就去給人家倒尿壺。
《控鶴監秘記》:之問尤諂事二張,為持溺器,人笑之。
通過張易之,
宋之問又認識了太平公主等一幫外戚,
地位尊崇。
宋之問雖然沒能爬上御床,
但他在女皇跟前還是挺受寵的。
有一次,
武則天帶手下大臣們去龍門公費旅遊,
讓大家比賽寫詩。
左史東方虯一蹴而就,一氣呵成,
不愧是高手。
則天皇帝很開心,
道:“愛卿果不負一個快字”。
於是賞賜豪華時裝:一件錦袍。
東方虯衣服還沒穿暖和呢,
沒想到宋之問也交卷了。
武則天接過詩稿,邊走邊念:
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
女皇唸完,讚不絕口:喲,這個好!這個更好!朕一心為民,就只有宋愛卿看在眼裡。
武則天:來人把東方虯的衣服扒下來,給小宋穿上!
宋之問滿面春風:讓你扎心了,老鐵,回頭發個大紅包給你啊。
這件事,後來成為有名的典故。
像明代高啟《謝賜衣》詩中就寫:
“被澤徒深厚,慚無奪錦才。”
老叫獸:近鄉情更怯。
小石君:是因為沒有衣錦還鄉。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倒臺。
宋之問大拍馬屁的張易之等人被誅殺。
而小宋同學被貶到嶺南吃荔枝去了。
宋之問實在受不了沒有燴麵的日子,
於是偷跑回洛陽。
途中寫了一首回鄉詩:《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歷復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為什麼到了家鄉卻不跟人打招呼?
大概在廣東曬的太黑了,
不敢跟人打招呼。
從廣東逃回來之後,
宋之問藏在洛陽的好友王同皎家。
王同皎曾同宰相張柬之一起逼退武則天,
是有功之臣。
王同皎每日好酒好肉款待,
甚至抵足而眠。
當時武則天剛駕崩,李顯剛繼位,
武三思依然把持著朝政。
宋之問無意間偷聽到,
王同皎正密謀殺掉武三思。
於是他趕緊掏出手機私信武三思。
不日,王同皎黨徒被全數緝拿,殺。
賣友求榮的宋之問當然也如願以償地踏著朋友的屍體,成功上位。
公元707年正月三十,
中宗皇帝舉辦了舉世聞名的昆明池詩會。
唐中宗命上官婉兒作大賽組委會主席。
從中選一首最好的詩讓樂工們熱熱鬧鬧唱起來,以後還可以做皇家保留曲目。
大家紛紛交上卷子,
上官婉兒邊看邊把爛詩直接扔下彩樓。
頓時,紙片猶如刀子一般飄飄而下直扎撿到的人的心。
最後,
只剩沈佺期的和宋之問還沒被扎心。
只見上官婉兒秀眉緊鎖,
將兩張卷子比了又比。
她終於下定決心扔下一張,
大家趕緊撿起來一看:是沈佺期的。
上官婉兒:倆人的詩都寫得很好。
但沈佺期的詩結尾是:
微臣凋朽質,羞觀豫章材。
太猥瑣。
這句大意是:我這個屌絲能跟你們這些大咖在一起愉快玩耍真是榮幸啊!
而宋之問的是: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意猶未盡,更上層樓。
眾臣瞅了宋之問一眼,心道:從古到今,拍馬屁拍到意猶未盡的,也僅有宋之問了。
於是小宋同學又一次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老叫獸:牆頭草。
小石君:長不了。
然宋之問雖然離開嶺南到了京城,
卻離死不遠了。
武則天死後的近兩年裡,
唐朝政治格局比較混亂,
神龍三年,武三思死於重俊之變事件。
這時候唐中宗的老婆韋皇后和及其女安樂公主站了出來,走在了政壇的前沿。
宋之問失去了武三思這條大腿後,
連忙又去抱安樂公主的大腿。
誰曾想這條大腿剛捂熱,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發動政變,
把韋后和安樂公主殺了。
宋之問無奈之下,
又去抱太平公主的大腿,
希望能繼續在朝中好好地混下去。
太平公主不傻,知道這種人是信不得的。
所以她毫不留情地一腳把宋之問踢開了。
昆明池之後,
中宗打算提拔他為中書舍人時。
太平公主告訴哥哥唐睿宗:宋之問是少有的垃圾中的戰鬥機,用不得。
唐睿宗也聽說過宋之問的為人,
於是把他流放去了欽州。
宋之絕沒想到,
此生離開洛陽,再沒有回來過。
此後,
李隆基開始跟太平公主鬥法爭權,
取得皇位登基。
宋之問以為機會到了,
便使人去京城疏通關係,
希望李隆基能給他一個機會。
李隆基這人可不是吃素的。
他後來雖然跟楊貴妃眉來眼去並不可自拔。
但此時卻是個狠角色,
殺起人來連眼都不眨一下。
他一聽到宋之問這個人後,
立刻下了一道詔令:我拿刀殺你,還怕弄髒了我的刀,你自個兒在欽州自裁了吧。
於是712年,宋之問自殺,
結束了他彷徨而讓人唏噓的一生。
雖然人品為人詬病,
但千古以來,
沒人對宋之問的才氣有過疑問。
元稹說:“而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律詩。”
歷史從來不是簡單以善惡好壞去評價歷史人物。
宋之問來過,努力過,幸福過,失敗過。
其他的,
都只是雲淡風輕而已。
宋之問,名少連,字延青,又字雲卿,山西汾陽人,律詩開創者。